展覽中的我國當年外銷瓷盤
十七、十八世紀,大批制作精美的瓷器在歐洲形成了一股中國熱。這些融合中西方藝術特色的外銷瓷,不但體現(xiàn)了當時瓷器燒造的精良工藝,更反映出商業(yè)貿易的繁榮。二三百年后,一批中國貿易瓷器經(jīng)由荷蘭收藏家倪漢克之手回到中國。昨天,“海帆留蹤——荷蘭倪漢克捐贈明清貿易瓷展”在上海博物館揭幕,其中展出93件。
2008年,荷蘭收藏家倪漢克將珍藏的97件瓷器捐贈上海博物館。據(jù)介紹,這批藏品是倪漢克的外祖父、父親及其本人歷年來努力收集而來的。他們都十分喜愛中國瓷器,尤其是17世紀中國銷往歐洲的產品。這批捐贈瓷器均是貿易瓷,除一件是日本彩瓷外,其余均為景德鎮(zhèn)窯產品,其中有一部分還是中國國內不常見的瓷器。它們的燒制年代為明代萬歷至清代(絕大多數(shù)是康熙時期作品)。其中,一對繪有帆船圖景的瓷盤是中西合璧之作。盤壁圖案是典型的中國傳統(tǒng)紋樣,上面畫有青魚、白魚、鱖魚各一條和三名手執(zhí)蓮花的童子(明清景德鎮(zhèn)瓷器上常見有青、白、鯉、鱖四種魚,象征封建社會上層人士標榜清高氣節(jié)的清白廉潔)。據(jù)悉,這對瓷盤燒制于乾隆后期,盤心所繪帆船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船形式,當時的東印度公司就是用這樣的帆船前來中國進行貿易運輸?shù)摹?br/>
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告訴記者,許多年來,國內的貿易陶瓷研究進展緩慢,主要原因是缺乏研究資料。隨著近二三十年來處于古代航線上許多沉船的發(fā)現(xiàn)以及大量中國瓷器的打撈出水,使得國內外的中國外銷瓷研究進入了縱深階段,同時使世人對歷代運銷國外的中國瓷器歷史有了更多的認識。
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(wǎng)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(wǎng)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(wǎng)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(wǎng)”,否則本網(wǎng)站將依據(jù)《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(wǎng)絡知識產權!